学术活动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孔子研究院多名学者参加“国际儒学论坛•2016”
发布日期: 2016-12-07 浏览次数:165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kza
    12月2日至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6”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是双方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儒学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儒家视域中的家国天下”。中国孔子研究院多名学者应邀参加。
    开幕式上,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公使山本恭司、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发表致辞。
    杨朝明在致辞中认为,今天思考“家国天下”问题,尤其需要思考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深层内涵,思考儒学与当今时代的深层联系。儒家文化有它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儒家文化当然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人们在表述“中国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时,有时特意将二者进行界分。其实,很多时候,在这看似严谨的表述背后,透显出的是对儒学本质与特性缺乏应有的把握,没能真正了解儒学的深度和高度。他还说,作为“道术”, 儒家学说的根本在于“内圣外王”,“外王”的基本内容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入探究和挖掘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及其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大学》特别强调“修身”,这是“修齐治平”之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了修身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它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儒家主张“天下为公”,天下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大家的天下,人们应该共担社会责任,各尽社会义务。既然社会成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性内涵,讲求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不论身处社会基层的民众,还是属于贵族阶层的大夫,乃至国君、天子,都要自觉修身。第二,由个人而家、国、天下,由身修到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过程。社会要臻至“至善”之境,社会要和谐,人心要和顺,人们就必须自觉修身,勇于担当,由“明德”而“新民”,进而实现社会的“至善”。他还说,《孔子家语》有《王言》篇,这是孔子政治理想的极重要文献。孔子将先王之道提炼为“内修七教,外行三至”。这种“不劳不费”的“明王”之道,是早期儒家“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具体化,也是儒家“家国天下”理想的集中体现。 
    12月3日、4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瑞士的12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十八场的学术报告发言及深入交流研讨。杨朝明研究员学术报告的内容是《大同思想的实质与现代价值》;尼山学者解光宇教授和宋冬梅副研究员提交了论文《儒家大众化问题的思考》;助理研究员孔丽和黄星博士也分别作了《儒家“平天下”的政治诉求》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对春秋时期礼法之争的回应》的学术报告。(学术研究部 孔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