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赓续传统文脉 红色文旅守正创新之路
发布日期: 2024-02-28 浏览次数:93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柳谦 黄仕隐 张晓

当前红色旅游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想在红色文化领域赓续传统文脉,应结合传统文脉文学,古为今用,赋予正能;结合名人书法,展示展览,文书相贵;结合乡村文化振兴,互动创作,重续文脉;结合古韵村歌、雅风红歌,移风易俗,陶情怡性;结合乡村教育,落地基层,扎根乡村;结合现行报刊,解读宣传,以文化媒;结合传统礼祀,重现祭文,再制仪轨。让红色旅游更兴盛持久,更有宣教性、垂范性,让地方文化、历史传统完美与革命文化融合。

红色资源是我党长期革命精神的凝聚,是需要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如何在红色文化领域赓续传统文脉,成为一个新课题。新时代,新展望,守其正,创其新,红色文化结合传统文化,将更能理解老一辈革命家所诞生的土壤,所传承的精神,所承继的家风,并将这些传递到新时代年轻后辈中去。

当前红色旅游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人们怀念老一辈的风范,内在有更多学习效仿的心向。然而,时下各地红色旅游建构大多雷同,以相同的标准来设置场地,部分红色经典文旅景区也因特色不足、张力不够、化育不深、引带不强,与地方文化文教结合性较差,沦为同质竞争,反复回流性差,逐步形成了视觉与审美疲劳。究其原因,在于文不举,教不兴,没有高水平的具有历史文化厚度的文创来引领,从而不能化育游客,形成文教辐射圈层。

在文创的内容与形式上,红色经典人物大多是通过白话文字及图片实物进行介绍,仅仅满足了让人知晓的功能,没有起到传统文教的功效,而我们传统文脉中的史传、碑铭却没有得以传承。“文以载道,道以文传。”浅显的直白的文案,如同白开水,难以入心化教。景以文传,文以景名,名家名书,三绝四绝,效果自是不同。自古以来,化教机制在于“人贵物贵,物贵人贵”。因此,将红色文化、主旋律题材通过文言古诗文创作融合传统文化后进行展览展演,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纪念,永之于言,铭之于石,还能发挥以文促学导学、载道贯道、立心培元、弘业铸魂的作用,又能为红旅景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提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的全新解决方案,让红旅更兴盛持久,更有宣教性、垂范性,让地方文化、历史传统完美与革命文化融合。显然这是一次重大的结合,又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守正创新,又是当前赓续传统文脉在应用端的重要突破面。

那么,该如何制定执行有效、持久长远的结合举措呢?

结合传统文脉文学,古为今用,赋予正能。充分发挥传统文脉文学中的纪传、表志、赋记、赞颂、箴铭、说解的记述和教育功能,赋予主旋律、正能量,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革命事迹、英雄故事,融合革命精神、英烈风范,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红色叙事。

结合名人书法,展示展览,文书相贵。传统文学形式,天然能与书法进行结合,天然能刻碑立石、铭木镌竹,这样文与物及,不仅可供露天碑林展示和室内馆展览,还可以制作多样化红色文物产品,带起文化产业。比如以元帅、大将、特等战斗英雄、国家功勋人物等等为题材,制作镌刻有赋、传、颂的折扇、竹简、镇子、笔筒、木石雕像、棹楔华表等。这样一来,文魂铸立,文物为贵,不仅改变和提升审美层次,还能引导高品质消费,激活文化生产力。

结合乡村文化振兴,互动创作,重续文脉。红色文旅景区多在各地革命老区,既有全国级的,也有省、市、区县级的,这些老区多在乡村。这样,在创作上,红色题材同地方文化、地方遗产以及家族文化就天然融合了。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个地方出来一个革命英雄人物,正是一方水土所养;一个家族出来时代风云之士,正是良好家风家训的结果。而承载地方文化文脉的方志、谱牒、碑刻、古书、乡土志就可以融合在文章写作中了。如此,学校师生研学、乡镇干部群众学习、其它文旅景区来取经,就自然更多的了解这些文化,更多的懂得这样的文教,更多的生发起学习效仿之心,更多的激发互动创作。如是,以文化人、载道施教、立心培元、弘业铸魂就落到实处了,地方文脉、乡村文脉的赓续就有新时代创作生力军。

结合古韵村歌、雅风红歌,移风易俗,陶情怡性。音入人深,持久持续,红色景区要走出去,创作古韵村歌,同所在乡村联系起来,创作雅风红歌,以传统古曲吟咏吟唱,通过基层传唱、乐舞表演、音视频宣传,协同进行新时代乐教之化。将传统的诗经楚辞乐府词曲,充分发掘出来,再创作再运用再兴民风,通过接地应用见效,提升审美水平与需求层次,有也助于曲艺剧种的重振。此外,还可以将文言经典、传统文化题材、红色题材更多融入歌词的创作中,为传统乐教的复兴搭一个渐化台阶。

结合乡村教育,落地基层,扎根乡村。有了上述传统文创和展示宣传,就可以开展基层干部群众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创培训。读经、习文,解说、创作,研学互动,远近推广,就能形成切实落地的以文化人育人、以文带起乡村教育培训产业、以文带起文化创作及文物匠作产业。将书院办到乡村去,针对老百姓,弥补学校教育忽略乡村的不足,扎根乡村,以文铸魂,自然根脉相连、古今相通。

结合现行报刊,解读宣传,以文化媒。红旅文教试点区,所在的省县区县,无论是综合性报刊,还是专业性杂志,文学性刊物,都要给出足够的版面,或开设专刊专栏,或采用传统叙事,让现行白话时文与传统文章,同时竞放,各逞其用,各见其效。以媒体的权威性,提升文的贵重性,明确赓续传统文脉的导向,转进一部分记者、编辑,在媒体界,培养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与创作人才。

结合传统礼祀,重现祭文,再制仪轨。“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推动红色人物的时节祭典活动,结合传统祭礼、祭文,将更能入心化教。

建议在当今重要革命老区先行试点,以带动全国。重要革命烈士、重大革命功勋人物纪念园、抗日战争纪念园等,可以做节点辐射,以催动周边。比如全国性红色主题碑林,可以有井冈山革命碑林、长征碑林、延安碑林、抗战碑林、抗美援朝碑林、三大战役碑林、红岩碑林……各地红色展馆、博物馆、纪念馆,也更多采用传统文创,凝合文家、书家、学者合力文创。促成红旅拉动文旅,文用促进文教,达成学效一体、体用同贯的赓续文脉态势,改变社会认知,提升审美层次,化解社会疑虑,形成上下联动,内外融通的文化复兴浪潮,为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铸就文化驱动力,激活文化生产力。

春风化雨,功不唐捐。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化是人文的化成,文脉是流动的风声。在明白文是什么文、脉是什么脉、化是什么化之后,守住中华优秀文化之正,守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正,创新时代古为今用之新,创赓续传统文脉重活当今之新,在红色领域,自然可以先立风标,再造新时代文教丰碑,将老一辈革命精神和操行风范,再次以文激活,以文化教,这是正是赓续传统文脉的应有之意,适用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