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收藏展览 > 展览荟萃 >
大哉孔子展
发布日期: 2016-12-27 浏览次数:115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孔超凡 陈璐
 

济世化民的一生
 
家世
孔子是殷微子之后,宋国公族,世为上卿。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逃亡到鲁国,以孔为氏。孔子之父叔梁纥仕鲁为陬邑大夫。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母亲颜征在携子迁居鲁都阙里。
 

 

志学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精神,如饥似渴的追求知识,他学无常师,好古敏求,不耻下问。晚年仍“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已,阖棺乃止”,终于成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集文化学术之大成的巨人。
 

 

 
设教
孔子“三十而立”,奠定了治学、做人、为政等坚实基础。他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将施教对象扩展到平民。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创立了声势显赫的儒家学派。
 


 

从政
面对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孔子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提倡仁政德治,力图重整秩序。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并且政绩卓越。强公室,抑三卿,贬家臣,堕三都,遭到抵制,矛盾激化,于定公十三年春辞官出走。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师徒历尽磨难却未能找到知遇之主,反而“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晚年著述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典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公元前479年因病去逝。
 


博大精深的思想
 
哲学思想
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仁”,“仁”阐明了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是孔子政治、伦理、教育等思想的理论基础。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则是“为国以礼,为政以德”。而“为政在人”,要发挥人的作用,所以对官员要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即“政者正也”,要求上位者“其身正,不令而行”。
 


 
伦理思想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即“儒家八德”,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王岐山同志把“儒家八德”称为“中华文化的DNA”。
 


 
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贯穿时空,至今仍备受追捧。他提倡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