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浅谈孔子儒家与人的教育
发布日期: 2023-08-07 浏览次数:196 来源:《儒学的多维诠释》 作者:林存光
儒家学派本身的发生、存在和延续是与儒学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事实上,在我看来,儒家之为儒家,甚至可以说与其对人的教育、教养乃是一而、二而一的问题。就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来讲,把人文教养或对人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创宗立派之根基的学术思想流派,当首推孔子和儒家,此外还有墨家。但墨家的教育组织,有着自己明确的“墨者之法”来强制性地规制墨者个人的行为和墨者团体的行动,其政治和宗教组织的集体主义色彩太过强烈而易流于僵固,很难说是一种纯粹的注重个体道德自觉和自我完善成长的教育组织和学术团体;法家的政治色彩更浓,而其自身又缺乏相应自觉的可以持久维持的自我身份认同的学派属性和组织形式;道家则偏重对自然之道和形上智慧的个人独特领悟,一般较为轻忽而缺乏有组织的学术传承建制(后来的道教另当别论)。唯有孔子和儒家,最为重视对人有系统地进行学术传授,并特别注重对人进行人文教养,发展具有道德人格培育性质的教育事业,为此,孔子和儒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情感和学术的联系纽带,甚至促进形成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薪火相传的传承授受的教育学术谱系。
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孔子和儒家自始就坚持一种“有教无类”的开放式自由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不抹杀人的个性特点,而且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和成就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这不仅使儒家的教育事业充满了内在的活力,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这样一种教育事业又反过来为儒家学派在历史上生生不息的生存和传承延续提供了各种各样且不断更新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因此,不仅儒家学派以教育事业作为自身学派生命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说,儒家本身事实上就体现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业,特别是以人的道德品格培养或对人的人文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业。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孔教”所以能“悬日月、塞天地,而万古不能灭者”,在于“其所教者,人之何以为人也,人群之何以为群也,国家之何以为国也。凡此者,文明愈进,则其研究之也愈要”,而且,孔子最重人格教育,故孔子必将“于将来世界德育之林”,“占一最重要之位置”;“孔子教义第一作用实在养成人格”,这既是“孔子之圣所以为大为至”而孔子教义“实际裨益于今日国民者”之所在,亦是吾人今日“诵法孔子”及“昌明孔子之教”所由之道之所在。
我一直特别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儒家为什么能传承下来?其生存的根基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学派,它为什么能够长期影响中国人、影响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政治,而且具有那么长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学派,其持续而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应该不是只靠官方将其作为-种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尊崇。
就孔子来讲,他首先是一个教育家,他就是以兴办私学教育起家的,儒家就是在教育的根基上形成的。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儒学思想家他也一定同时是大教育家。儒家关注教育问题,也以教育为根基展开一系列的社会教育和政治活动,从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政治影响,这是其生存最主要的一个根基。而且在积累了两千多年后,儒家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方面的实践,还有教育方法的总结,非常成熟,有着非常丰富且高远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从孔子开始,的的确确,他们提出的很多东西,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超越,还有待于我们去落实。总之,儒家本身就是以教育为根基、重视教育、与教育密不可分的一个学派。
儒家教育和我们现在的教育相比,大为不同。当然,在历史上,科举式的应试教育也曾产生过很长久而且负面作用很大的影响。在这里,我只想略微谈谈理想意义上的儒家教育及其能带给我们的一些重要启示。
第一,儒家重视经典教育。为什么重视经典教育呢?儒家要传道,道就蕴含在经典当中。所谓的道,不是传统狭隘的道统意义上的道,从今天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传道可以说就是一种文化传承,以教育传承文化,而文化关乎着整个民族、社会、国家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以传统为根基,不能轻易丢失!钱穆先生尝说:“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犹得长存者。”信哉斯言,而儒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并占据文化主导的地位,也在于它对经典教育的持久坚持和对文化传承的始终不渝。所以家教育首先就是经典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
第二,儒家教育是对人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也是一种内涵很丰富的人文教育,重视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播传授,注重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文教养的陶冶,这点很重要。遗憾的是我们今天似乎对这个重视不是很够,现代教育很多只是一个模式化的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虽然人文素养也讲,但只是作为辅助性的东西,多数人并不会太在意,有些做法还时常把这最重要的问题给扭曲和败坏了。今天,我们面临着现代教育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今天亟需解决的一大教育难题就是,如何让教育本身重归本位,即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儒家人格教育的理念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儒家的复兴首先应该是儒家人格教育的复兴,儒家在今天也理应在教育事业上有大的作为,尤其是在促进和推动教育向人的教育变革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时代、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第三,儒家教育的概念还是一个广义的大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中的教学活动,而且包括了对人民大众的教化、社会生活方式方面的移风易俗以及对士大夫或从政官员进行的“知行合一”“政学合一”的政德教育等。所以儒家能影响社会大众,同时也关注政治、试图以教育活动来影响政治。而另一方面,从传统儒家的角度理解,其实政治也就是一种教化的工作。“教化是儒家一个重要的道德和政治词汇,但是,我们只有对教化的两种不同含义做出明辨区分,才不至于产生严重的误解。事实上,对于孔孟儒家所谓的“教化”,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理解,不能理解成是灌输什么意识形态的东西以便对人们实施政治控制,孔孟所谓的教民化民绝不是这个意思。孔孟儒家所谓教化乃是意指国民人文教养或所有人道德品格的培育和提升,如梁启超和萧公权先生所讲,孔孟讲教化,其根本目的旨在提升国民品德或使人民养成美善之品性与行为。但“教化”也可能会变成操纵和控制人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这显然属于另外一种完全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教化”含义。不过,就儒家教育的本来含义来讲,我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究竟什么叫真正的教育和教化?什么叫教养?如果人连基本的人文教养和道德品格都不具备,一个优良的文明社会及其生活秩序能否真正建立和形成?儒家教育强调“化”,所谓“化”就是潜移默化,除了“化”,儒家教育还讲求一个字,就是“养”,它和“化”类似,就是说教化是一个养的工作,慢慢地去养,需要在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下去养;不是说我强加一个东西给你,也不是我用一个我认为正确的东西像捏泥人似的任意改造你。儒家教育首先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说我可以拿一个什么标准,僵固教条化的什么东西去要求你,或外在地强加给你。人性的化育、人格的陶冶是需要在正确了解人性的基础上逐渐“养”成的。
为什么整齐划一的现代教育模式特别是应试教育存在种种的问题? 说到底,它不是基于对人性的真实而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人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生命,而不是任由他人来捏塑和改造的材料,真正的人必须是能够自主自立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人的自我成长与完善,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我们能够也需要从儒家教育的思想资源中发掘和借鉴很多有益的理念。按照儒家“人”的教育理念,合乎人性的道德人格的培育一定是“养”出来的,一定是“化”出来的,而不是强加改造出来的。具体来说,在儒家教育理念当中这种化和养是什么呢? 让人首先有一种内在的主体的心灵自觉,这是通过激发的方式来做的而不是外在强加给你的。比如说到怎么做人,首要的是激发你的内在的自觉,让你形成一种道德自主、一种独立的人格,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你去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从孔子开始,到宋明时期的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都强调教育首要的是激发人先立志。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教育小学生的那种简单的做法,问一问学生你将来志向是什么,不是这个意思。儒家所谓的立志是要立志做圣贤,做一个圣贤人物,树立并终身追求成圣成贤这样一个人生目标和志向,这是很重要的。这种立志是内在的,发自内心的,必须由你自己来做的,不是我强迫你,叫你立志,你才立志。否则,其他的一切都免谈。而当一个人立定了做圣贤的志向,或者一个人的人格真正立起来之后,教育的活动才能顺理成章地展开。
儒家教育理念中还有我们上面提到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对于这些可贵的理念,我们迄今也还缺乏认真的对待和实践。因此,我们仍然面临着需要深思力行的这样的问题:怎样把儒家教育的有益理念真正落在实处,并使之发扬光大?这既需要在现行正规教育体系之外,通过儒家式人文教育来做一些补偏救弊的工作,又需要在现行的正规教育体系中把儒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注重人格教养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原则,创造性地切实落实在具体教育体制和教学实践中,这是一个亟须我们加以探索的时代课题!
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学制是封闭和具有时段性的,传统的教育是一生的师生的关系肯定是一生的交往,而现在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讲尊师重教,但是学生只在学校中有限的时间内读书求学,上一些有限的课程,怎么会一生都记得、都尊重老师呢?这决定了现在的学校教育很难是真正的人格的人文的教育,因为人格的、人文的教育需要人与人、师与生之间长期甚至是终身的相互交流和影响,需要慢慢地养和化,不是老师简单上几节课,就把你教育成人了,那不可能;所以现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些人虽然可能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却不见得具有真正的人文人格教养!如何开放学校教学资源使学校成为人们终身可以出入学习、养成人格的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而不是受世俗功利污染和行政权力支配的场所,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真正加以改进的根本问题。当然,古今教育不同,现代教育亦有现代教育的优点与长处。但不管怎样,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最伟大处就是讲教育”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尽一切可能办好我们的教育,乃至尽一切可能努力让人民都能受到普遍而良好的教育,可以说也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与弘扬!
简单总结一下我要讲的意思:儒家重视经典教育,因为它要传道授业,传承文化;儒家注重人格教育,目的在教人养成一种独立自主、健全完整的道德人格;儒家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人文教育,重在陶冶人的性情和心灵提升人的人文教养,成就人的富有意义的人生。儒家离不开教育,不重视和关切人的教育的儒家也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