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建设文化强国 提升国际话语权
发布日期: 2022-12-27 浏览次数:1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国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我们赢得更多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其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砥砺向前的文化基础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我们不仅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使之与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在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使文化之树在不断赓续中更加繁盛。
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换言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才能更加步伐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脚踏实地推进,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和重要机遇。我们应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践,将革命文化融入我们的血脉中,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而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特质,满载着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是激发民族自信心的力量源泉。这些既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们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我们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好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与世界对话和交流,更好地向世界传播我们的声音和故事,从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政策和主张。如此,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中,着重向世界不断宣传、阐释、介绍我们党和国家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所付出的努力与作出的贡献。而在此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也有助于我们在国际传播中获得更多的受众、更多的理解与更多的友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强调兼容并蓄与海纳百川,这也是它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的重要原因。这其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革命文化展现的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不屈不挠、玉汝于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创新活力与文化自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积淀、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更需要推进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合理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向更高、更强,并在此过程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展现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此,要特别加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着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其中,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主流媒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更好地发挥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积极力量,从而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换位思考,用其他国家和民族能够听得懂、看得清、易接受的话语进行传播,更需要“以我为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而如何以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国情、发展道路以及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是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也是赢得更多国际理解和国际友谊的需要。我们在讲中国故事时,既需要彰显出中国积极向上的劲头,也需要表现出中国温文尔雅的风度,让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情不自禁地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愿望。
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既取决于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也取决于议题设置和话语表达能力,更取决于我们的文化自信。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并使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