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讲坛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春秋讲坛 >
2022年春秋讲坛第一讲 闫春新主讲《孔子与<春秋>》
发布日期: 2022-08-01 浏览次数:181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武宁

8月1日,春秋讲坛2022年第一讲(总第一百一十二讲)在孔子研究院开讲。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闫春新主讲《孔子与<春秋>》。

 

闫春新立足学术传播普及,从“孔子与六经”“孔子对鲁史《春秋》述而有作”“依《论语》等发明《春秋》经义甚或孔子圣意”三个方面,层层递进,阐述了孔子与《春秋》经的关系并列举相关例证。他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有孔子与六经密切相关的看法,代表有《庄子》与《史记》。如《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并指出,“治”,并不等于“作”或者是“撰”,因为这个字,仅可以翻译成“攻读”或者“研习”。孔子并没有说“六经”都是他的个人作品,在他之前,“六经”作为华夏经典,已传世很久了。闫春新将孔子与今本《春秋》的关系概括为:孔子据周制(尧舜文武以来的圣贤之道、先王之治)甚或依孔子独自圣意(对原圣贤之道、先王之治新阐发而形成的孔子思想学说),参阅诸多史官所记,笔削鲁史而成《春秋》经。孔子据其“己之意”,以诸如正名、天下有道等等的“‘道’之常”的独到见解与阐释,对原鲁史《春秋》笔削,从而使原鲁《春秋》“质变”成了蕴有孔子独特“‘道’之常”发挥的儒经《春秋》。这也就是孔子所自称的“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于是其因鲁史所记而“‘作’《春秋》”。

“孔子与《春秋》”这一命题也吸引了参会人员进行相关探讨与深入思考。讲座之后,闫春新教授就《春秋》“经”“史”性质、《春秋》学创新、儒学宗教化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探讨。

为深耕国学基础经典,推进相关领域研究,结合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研究方向,2022年“春秋讲坛”以“五经”为主题,由孔子研究院高端学者、特聘专家开展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闫春新教授开启“五经”系列第一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孔子研究院相关科研人员及社会各界国学爱好者共计百余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