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儒家故事 | 王阳明:天泉证道
发布日期: 2023-05-27 浏览次数:148 来源:《儒家故事》 作者:刘文剑
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八日,王阳明受命赴两广的前一天晚上,王阳明的两大弟子钱德洪和王畿由于对老师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不同理解而发生分歧,因为明天老师就要走了,所以当天晚上他们就找到老师答解疑惑。
王畿问:“我觉得这几句话还是有问题的。如果说心是无善无恶的心,那么意也就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就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就是无善无恶的物。如果说意有善恶,那就说明心有善恶,这不就自相矛盾了吗?”
钱德洪辩驳道:“心是上天赋予的最原初的东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人由于后天的感染熏陶,意念上会产生善恶,这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功夫来去除恶念、培养善念。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一切都无善无恶,那这些修养的功夫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见两人争论不休,王阳明只好给两人解释:“我明天就要走了,正好借此机会给你们讲明这个道理。你们两人的观念正好相辅相成,不能各执一端。我认为人有两种:第一种人,是有慧根之人,这种人的心体晶莹剔透,能从本原上体悟。一通百通,本体被体悟了,其他的一切东西也自然就能悟透了。第二种人比第一种人稍差一些,这种人难免受到后天习俗的蒙蔽,产生不良的意念,这就需要力行为善去恶的功夫,等到修养足够了,也就能去除恶念,恢复到明莹无滞的本然状态。王畿的观念说的是第一种人,德洪的观念说的是第二种人,这两种观念可以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王阳明师徒的论道发生在会稽天泉桥,史称天泉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