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孔祥安 | 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淬炼的生存智慧与思想法宝
发布日期: 2023-01-03 浏览次数:100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孔祥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不仅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艰巨与使命光荣,也深刻认识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出自《尚书》。“《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晋国大夫魏绛规劝悼公所引《尚书》之语,意在让悼公处于安定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未雨绸缪”出自《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是说,趁着天没阴雨,赶快啄取桑皮桑根,将巢穴的门窗缠缚紧。
“居安思危”,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天下,魏绛给晋悼公建议以和平共处方式联合其他诸侯国,八年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一时间称霸诸侯。郑国却在晋楚两国之间摇摆不定,晋国联合其他诸侯国组成盟军讨伐郑国,郑国归顺晋,送给晋国大批礼物。晋悼公认为魏绛出谋划策有功,将礼物分赠给魏绛。魏绛谢绝,并引用《尚书》的话规劝晋悼公,让他处在安定时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要做好防备,有了防备才没有祸患。
“未雨绸缪”,讲的是一只孤弱的母鸟遇到窝巢洗劫、幼鸟攫去的祸患与伤痛,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趁天还没阴雨,赶快修缮房屋门窗,做到有备无患。
这两则故事都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深刻哲理,政治环境安定,不要高枕无忧、骄傲自满,应考虑到将会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同时要增强抵御困难与风险的勇气与毅力,凡事先做好防备,以便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周易·系辞下》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羑里而作《周易》,殷衰周兴之际的周文王已有了忧患意识。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尽管政见各异,但对政治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如孔子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子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墨子的“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等等,强调执政者要居安思危,政治安定不忘可能出现危险,存在的时候不忘可能灭亡,国家大治不忘可能出现祸乱。
秦汉以来,针对国家兴衰、社会治乱、民心向背等重要问题,三国陈寿强调“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唐代魏征认为“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北宋欧阳修主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清代魏源指出“治久习安,安生乐,乐生乱;乱久习患,患生忧,忧生活”,等等。这种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淬炼出的生存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思想法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遇到无数困难与挑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开创出历史上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如,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君主,常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忧患意识,革除弊政,成就了“贞观之治”。又如,范仲淹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发起“庆历新政”;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表达了为国捐躯的担当意识、爱国精神,取得了虎门销烟的胜利。
忧患意识是责任,更是担当。徐复观认为,“只有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孔子为改变“礼坏乐崩”的社会,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毕生探索人道,他教育弟子“当仁不让于师”、追求“杀身成仁”的人生境界。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认为天下士人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做到“舍生取义”。正是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感召下,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于担当。
忧患意识是理性自觉,更是超前防备。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荀子说“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里“豫”同“预”,即预测、预知、预备、预防之意,是危机与困境下的理性自觉,更是超前的有备无患。古人云:“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有智慧的人能够做到未雨绸缪,无论顺境或逆境都具有危机意识,善于从“危”中发现“机”,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备预不虞。
总之,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不断,就是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忧患意识,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应对了艰难险阻,渡过了激流险滩,历经沧桑仍屹立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