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浅论孔子的学习思想
发布日期: 2022-10-27 浏览次数:170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郭婷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中国历史上首创私学,学生达三千之众。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构成了他的学习思想。孔子的学习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在倡导学习、重视教育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多闻多见。孔子主张学习要多闻、多见,见识多,思路广,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孔子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主张学习要多听然后择善而从,多见自会见识广博。他还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疑惑的地方暂且保留,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就会减少过失;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暂时保留,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会减少懊悔。在孔子看来学习的过程是先通过多闻、多见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的加工获得正确的理性知识,最后再去谨慎地付诸言行实践。

学思结合。孔子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说明了学与思之间关系: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考也不能离开学习,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强调了要以学为基础,以学为先。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时,孔子也强调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学习结合。孔子主张把学与习结合起来。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去复习它,运用它,进而牢固掌握,融会贯通,是十分愉快的事情。这里的习既指书本知识的复习,也指道德行为的实践。在孔子看来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习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温习,又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这才是全面的学习。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就说明了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温故而知新”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能力。

学行并重。孔子注重学以致用,主张学习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要求躬行实践,言行一致,谨言慎行。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认为一个人如果能说善辩,却没有行为上的表现,那是最可耻的。他认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平时对学生的评价也是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他对颜回安贫乐道,寡言勤奋的务实精神倍加赞扬。对那些言行不一,夸夸其谈的人却经常加以批评,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二、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有志。在孔子看来,学习就要有坚定的学习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他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强调志向的重要性。孔子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他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他十五岁时就立下学习的大志,并在随后的人生中坚定不移。他认为坚定学习志向、明确学习目的,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人生志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有恒。孔子认为学习必须要有恒心。他说:“善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他认为只要有恒心,坚持到底,困难终可克服,目标终能达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孔子曾用通俗事例说明学习的进步或废止,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以此勉励学生自强不息。他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蒉,进,吾往也。”孔子还勉励学生求道要专心致志,不为世俗所累,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强调学习务必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他说:“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对学有恒心、孜孜不倦的颜渊极力赞扬:“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

好学。孔子提倡好学,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学者,他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在好学中达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什么样的人才是好学的人呢,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把好学作为求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人们在求得知识的过程中要有自觉性,这样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还从反面论述了不好学的弊端,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十分赞赏颜渊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虚心。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诚恳地对待学习,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时,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有若无,实若虚”。要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知不能的地方,能常“患其不能也”。还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做到“亦何常师之有”、“不耻下问”、“每事问”。孔子提倡向身边的人学习,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做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对于别人的短处也要引以为戒。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坚决反对学习上的骄傲自满和固执己见,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杜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种问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及时承认并改正,“过则勿惮改”、“改之为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一生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被后人尊为“孔圣人”。孔子的学习思想,紧扣学习之根本,提出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孔子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至今仍振聋发聩,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