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新声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儒学资讯 > 儒林新声 >
《太平寰宇记》子思墓址辨正
发布日期: 2018-12-14 浏览次数:164 来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曹景年
    山东曲阜孔林中,在孔子墓东侧和南侧,分别是伯鱼墓和子思墓,形成携子抱孙的格局。然《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一载:“孔子墓,高一丈二尺,在县西北三里……伯鱼墓,在孔子墓东一十步。子思墓、颜回墓,在县东二十里防山下。”(中华书局,2007年,第437—438页)认为子思墓在防山而不在孔林。李零先生《读鲁国之图碑》一文据此云:“北宋初年,孔林尚无子思墓,子思墓在防山。”(《中国文化》第44期,第72—73页)《太平寰宇记》的具体作成年代学界有不同看法,但不会晚于作者乐史的去世之年1007年,时为北宋初年。而李先生认为《鲁国之图》的作成“上限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下限是宣和六年,即大约作于1012—1124年之间,更大可能作于1123或1124年”,为北宋末年。因此,李先生的意思是北宋初年孔林中尚无子思墓,但到北宋末年作《鲁国之图》时,孔林中已有子思墓,子思墓应该是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迁入孔林的。
    今考《史记•孔子世家》“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下刘宋裴骃《集解》云:“皇览曰:伯鱼冢在孔子冢东,与孔子并,大小相望也。”在“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下《集解》又云:“皇览曰:子思冢在孔子冢南,大小相望。”《皇览》作于三国魏文帝时代(220—226),已经明确记载伯鱼墓在孔子墓东,子思墓在孔子墓南,与今天所见的携子抱孙格局完全一致。可见子思墓在孔林中由来甚早,不太可能后世又突然出现在防山。又《孔氏祖庭广记》卷九云:“先圣坟东十步曰二代伯鱼墓,又南少东十步曰三代子思墓,商人尚右故也。真宗幸孔林,顾问二冢,子孙对以伯鱼、子思墓,帝太息踌躇而退。”宋真宗拜访孔林在1008年,他所见的子思墓早就在孔林中了。因此,《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必然有误,而李零先生袭其误。窃以为原文“子思墓”下应有“在孔子墓南若干步”字样,或因作者编纂时疏漏,或因后世传抄漏脱,从而导致与下文“颜回墓,在县东二十里防山下”连在一起。(来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曹景年,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