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讲坛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春秋讲坛 >
2018年春秋讲坛第十讲 刘光胜:德刑分途 春秋时期破解礼崩乐坏困局的不同路径
发布日期: 2018-10-30 浏览次数:142 来源:未知 作者:hjj
    2018年10月25日上午,春秋讲坛2018年度第十讲(总第85讲)在孔子研究院圆桌会议室举行。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刘光胜主讲《德刑分途:春秋时期破解礼崩乐坏困局的不同路径》。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曲阜师范大学儒学专业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国学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刘光胜研究员首先分析清华简《子产》,提出子产刑书具有取法三代、令主刑辅、因地制宜、刚柔并济等重要特征。通过列举清华简《子产》与《周礼》、《左传》、《国语》、岳麓秦简等文献之间的相互印证,阐释了从萌芽于西周至发展到战国、秦汉,“令”作为一种律法形式一直绵延不绝,内容日益丰富,分类也不断细化。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困局,早期法家认为法治是不得不采取的治国方式,他们铸刑书、刑鼎,开启了出礼入法的端绪。孔子由礼至德,注重向内挖掘礼制合于人心的内容,强调用道德教化唤醒百姓遵守礼制的自觉。他们对外在强制与内在自觉的不同选择,开启了此后两千多年来儒法之争的序幕。
    刘光胜研究员的讲座立意新颖、内涵丰厚、逻辑严密、论证翔实,特别是其坚持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注重出土新文献的研究思路,及其诚恳的学术交流态度,令大家深为感佩,得到在场听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