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
春秋讲坛2018年第七讲:王阳明的处困之道与良知之学
发布日期: 2018-08-14 浏览次数:196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宋赟
       8月9日,春秋讲坛2018年第七讲(总第八十二讲)在孔子研究院学术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林存光教授,贵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赵永刚副教授联合主讲《王阳明的处困之道与良知之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副研究员及全院科研人员,尼山圣境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的国学爱好者六十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坛由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
       赵永刚谈到,王阳明谪居龙场时,面临生存和生命两个主要问题。他通过处困之道化解了生存危机,以“未尝一日之戚戚”的乐观精神应对恶化的生存环境,王阳明认为文化生命的建构离不开对理的求索,但不同于朱熹心外求理的既有模式,龙场悟道之后的王阳明创造性地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开始向“吾性自足”的心内求理。向外求理,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他律道德的范畴;心内求理,则更注重高度自觉的自律道德。龙场悟道的另一个创造性的成果是知行合一,即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的合一。
       林存光认为,阳明先生揭橥良知之学、倡言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之教,使儒家心学大放异彩。宋明理学家不仅对于“性之善”与“心之灵”有其深刻的体认,而且自觉地为之献身以便修德成圣;阳明先生力主“心即理”及其所谓“良知”,集中体现了一种将“心之灵”与“性之善”两大认识真正合而为一的儒家信仰,“信得良知”便是对这一儒家信仰的真实表达。“信得良知”是一种儒家化的良知信仰或良知化的儒家信仰,正是基于这一信仰,阳明先生才汲汲于教人依良知而行,做一个心地光明、纯乎天理的人。
       路则权表示,孔子儒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性,包容性。阳明先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构的心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乃至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理论高峰,深化和改变了宋明理学思潮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发展方向。阳明心学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了实践与信念的合一,消除了明代社会与道德的双重危机,找到了破除世人“心中贼”的有效思想武器。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弘扬阳明心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8年的春秋讲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重要讲话为宗旨,立足于儒学研究的“登峰”与“落地”,集中在“四书”研究、礼乐文明、海外传播等几个领域,继续开展好春秋讲坛进校园、进乡村、赴海外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儒学的研究与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普及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