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孔子研究院举行迎春儒学会讲共话礼乐文明
发布日期: 2018-02-12 浏览次数:170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宋振中 华静静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五周年,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登峰”与“落地”,2月9日上午,孔子研究院在儒学会堂举行迎春儒学会讲。海内外著名儒学、礼学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中华礼乐文明及其当代价值”这一主题以及“礼乐传统及其特征”“成人礼等人生礼仪”“释奠礼与文庙祭祀”“礼乐重塑与文化自信”四个子题,展开深入探讨,与广大儒学、礼学爱好者面对面,共同畅谈、交流中华传统礼乐的光辉传统与当代价值问题。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副研究员主持本次儒学会讲,并代表全院向多年来为孔子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倾注大量心血的几位老领导、老前辈表达敬意和祝福。
       济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爱民代表主办单位作开场致辞,表示济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文脉兴盛、圣贤辈出,是最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城市。孔子儒学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品格,而且还超越国界、泽润四海,成为东方文化圈的重要标识和不朽的世界文化宝库。近年来,“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山东省委确定以济宁为龙头,打造山东省儒学人才高地,成果卓著。作为孔孟故里,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要求,尽力珍视与守护好这方沃土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为传承、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以《中国礼乐的本质与文化自信》为题作了开场演讲,表示中国礼乐文化源远流长,构成了儒学文化系统的核心。在西方文化、西方礼仪强势盛行的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在文化自知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他通过《孔子家语》和《论语》关于孔子的三个故事具体阐释了中华礼乐文明的特质,即“礼者,理也”;“礼,时为大”;“礼,毋不敬”。并提出,只要人们还生活在一起,就必须思考相处的基本法则,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心”与“道心”、“天理”和“人欲”的关系问题。这是中华礼乐文明的魅力所在,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所必需,也是探讨礼乐文明的意义所在。
       开场演讲之后,举行了《新礼乐》第一辑出版发布仪式。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秘书长、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副教授致辞,介绍了《新礼乐》期刊的编纂初衷和定名内涵。他表示创办此期刊源于弘扬中华礼乐传统的自觉担当,希望藉此为大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中华礼乐文明人文气息浓厚,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礼乐文明介入生活,与时代结合,培养教化文质彬彬的现代君子。“新”主要包含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内在革新的要求和展现新礼乐的自我期许这三方面的含义。
       主题演讲环节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佳明先生主持。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兼礼乐文明中心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台湾佛光大学教授李纪祥,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干春松,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程奇立,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王钧林,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方朝晖等与会嘉宾分别作演讲。
       李纪祥从本次儒学会讲的子题之一:文庙释奠谈起,分析了华夏文明的两大主轴——血缘性世界与非血缘性世界。他认为中国由非血缘形成的师生传统绵延不绝,这千年不绝的非血缘的师生世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与西方所形成的宗教世界是不一样的。古人的礼乐、孔子时代的礼乐以及其后历代的礼乐都可以从非血缘性的师生关系中来体会。我们需要研究礼乐,也需要从中体会礼乐。
       干春松从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谈起,分析了礼乐的三个层次:礼乐的定义、礼的意义世界与未来世界。他表示,可以从梁先生提出的“文化是生活的样态”这一定义来看待礼乐,认为礼乐是中国人的生活样态,在人们生活世界中表现为礼让、礼节,“让”体现了充满自觉的以他人为重的态度,而“节”则是通过规矩节制、约束人们的行为,最终要体现“理”。礼提供给我们一个意义世界,通过超越生命体的形式来显现礼,如祭礼、葬礼等都表达了超越生命体的意义所在。小康、大同是儒家给未来世界提供的图景,现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自觉,反思传统礼乐,提升自身的能力,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程奇立与大家分享了他多年礼乐研究的心得,阐述了儒家“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他认为,“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是指规范制约社会人生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或道德理性;而“乐”不仅是用以娱人娱神的音乐与舞蹈,而且是配合“礼”对社会成员进行教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礼”与“乐”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儒家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贵和”是儒家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也是一项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礼乐”调整和制约人的行为,调节着人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能够维持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完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直至今日,儒家礼乐文化这种“贵和”的价值取向对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具有丰富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王钧林着重指出,要重塑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复兴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成就,还包括先人创造的礼仪之邦的辉煌文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古就不长久;在当今和平年代,礼仪之邦的价值是实现长久兴旺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礼仪之邦国家形象具有以鲁国为样板的崇尚仁义、礼乐、讲睦修信和传教士心目中汉唐、宋明时期信奉的五常价值观、温良恭俭让、社会秩序优良、人人安分守己、社会制度大致公正、以德服人的大国之风两层含义,其塑造不仅事关国家,也是各地方政府和每个国民的义务。我们要充分吸收先人建立礼仪之邦的优秀经验,与当代中国的现实实践相结合,同时吸收人类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其他国家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推动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自我修养和国家形象。
       方朝晖从祭礼,对礼的敬畏谈起,提出礼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认为社会出问题,往往是统治阶层的问题,天下道理最大,权力不代表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根源来自于天地,表达于经典,由先师传承;历史和民心比权力更大,通过对祖先、先贤等历史人物的祭祀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安定民心。他还介绍了古代祭礼、丧礼通过提前斋戒、沐浴、低头叩拜等仪式强调敬畏,使统治者和精英阶层摒弃傲气和贪欲,由荀子所言“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谈礼之三本,认为通过祭礼,限制人的贪欲、权力的膨胀,消灭“恶”,让每个人畏于真理、历史和民心的权威。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还就礼乐文化的热点进行讨论,并对听众提出的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传统礼乐文化教育、构建乡村礼仪文明、将礼乐与封建迷信等划清界限、礼乐属于道德还是法律范畴等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本次儒学会讲由济宁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主办,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联合承办。孔子研究院儒学会讲后续将以系列形式开展,此次是在孔子研究院开展的首届儒学会讲活动。孔子研究院纪委书记胡志平、副院长陈晓霞以及来自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孔子研究院、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孟子研究院和济宁、邹城、曲阜文化、教育、文物、旅游等机构和行业的国学爱好者莅临会讲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