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孔子研究院举行2017年读《孟子》“学术沙龙”活动(一)
发布日期: 2017-12-15 浏览次数:72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华静静
       12月15日上午,孔子研究院举行2017年读《孟子》“学术沙龙”活动,有关科研人员参与,并围绕《仁宅•礼门•义路——孟子的义理世界》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学术研究部负责人孔祥安研究员主持了此次沙龙活动。
       学术交流部助理研究员崔海鹰作为本次沙龙的主讲人,首先,他结合《中国史纲》、《韩非子》、《日知录》等有关评论和记载,对比春秋时期,指出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即礼坏乐崩,争强夺利,背信弃义,社会急剧动荡不安。
       其次,他紧扣文本,指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并多角度分析了孟子“学孔子,师文武,致尧舜”的仁义学说渊源。再次,他从“人之安宅”“出入是门”“人之正路”的仁、礼、义进行诠释,同时对王道之始的仁义观和“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的礼义之教进行深入挖掘阐发,全面揭示了孟子的“內圣外王”的义理世界。最后,他指出道性善谓人有向善之性,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构成了仁、义、礼、智之“四端”,人有四端,即人性善,那么,孟子的人性论便构成了孟子“仁政”的理论基础。
       孔祥安在总结中谈到,孟子作为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价值,认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关键是人、是人心问题,进而他对人的心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为人们形象地指出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路向,即以仁为宅、以礼为门、以义为路。同时,孟子为当政者提出了一条治国良策,即行“仁政”,要求为政者首先加强自身修养,做出表率,即“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所以,孟子倡导“仁政”,提倡制民之产,主张导人以善,最终达到內圣而外王的理想治理效果。
       全体参与者围绕学术沙龙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分别就山东广阔的文化背景、孟子氏族起源、《孟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和精神要义、《孟子》的语言风格和在儒学研究中承上启下的地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沙龙紧扣儒家经典,学理分析系统条理、透彻,把孟子义理世界的丰富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对从宏观上把握《孟子》这部经典的深刻内涵及其思想脉络深有启发性意义。
       此次学术沙龙是孔子研究院2017年“学术提升年”开展的“重温‘四书’,夯实基础”主题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意在推动儒学研究与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学术研究,鼓励学术争鸣,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演讲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