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讲坛
微信公众号

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建制。孔子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大力弘扬中华     [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 : > 春秋讲坛 >
2017年春秋讲坛第十二讲 杨朝明:《论语》的成书与内在精神
发布日期: 2017-10-18 浏览次数:145 来源:未知 作者:hjj
    10月17日上午,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2017年第十二讲(总第七十二讲)在学术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研究员主讲《<论语>的成书与内在精神》。孔子研究院纪委书记胡志平,副院长刘续兵、陈晓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代表,尼山圣境职工代表,孔子研究院同仁以及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现场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尼山学者、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副部长路则权副研究员主持。
    讲座中,杨朝明从《论语》与孔门教学、《论语》的材料来源、《论语》的结集成书以及《论语》的内在结构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出《论语》是孔子的道德经,我们读《论语》,需要走进《论语》,并且要跳出《论语》,做到深入浅出,要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其整体思想。杨朝明首先从夫子施教的特点和《论语》首篇首章谈起,分析了《孔子家语》与《学记》中关于“学”、“有”等字的相关论述以及《史记•孔子世家》中与孔子人生追求正相呼应的有关论述,解析了“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的真正涵义和层层递进的内在关系,指出《论语》开篇是了解整部《论语》的一把钥匙,“道以明德,德以尊道”,孔子之学就是穷理正心之学,夫子施教的目的在于传“道”,《论语》的开篇首句“学而时习之”则体现了实现“道”的最高追求,点明了《论语》与孔门教学的一致性。关于《论语》的材料来源,杨朝明通过分析《孔子家语》“入官”、“论礼”、“礼运”、“七十二弟子解”等篇的记载和《论语》、《大学》关于孔子生活场景的记述,提出《论语》来源于孔子弟子的记录,具有“正实而切事”的特征,并结合《国语》、《荀子》、《说文解字》、《广雅》的有关注释阐明了“论语”的本义是“挑选出来的孔子言论”,指出《论语》就是孔门弟子“记其所问”,挑选结集而成。关于《论语》的结集成书,杨朝明分析了《孟子》、《史记》的相关记载,指出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希望能够有人填补空白,但毕竟于事无补,因此,在其生前“居堂”整理孔子遗说,将有关材料总为一集,成为对孔子最好的纪念;并结合《孔丛子》、《孟子》的有关记载,阐释了其裔孙子思的特殊身份,指出子思领篆《论语》,在结集孔子遗说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关于《论语》的内在结构,杨朝明由“思无邪”出发,系统阐释了孔子的“六经治一”说、“六经之教”以及《论语》和先儒们关于诗教的论述,指出“诗教”要求人们发乎情,止乎礼,并指出为政篇中“为政”与“思无邪”的落脚点都在于“明礼”与“知耻”,进而提出首篇《学而》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和全书的根本,末篇《尧曰》主要阐述儒家王道政治,知命、知礼与知言则是《论语》全书的最高纲领或总结。他认为,《论语》既是修身学说,也是治世之学,其中各篇都是有逻辑的,前后有内在的联系。《论语》每篇都有主旨,前10篇从“道”的角度展开论述,后10篇从“用”的角度论述孔子儒学思想,我们读《论语》就要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
整体思想。
    杨朝明院长关于《论语》的成书与内在精神的精到见解、精彩演讲,内涵深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大家受益匪浅。
    路则权在总结中谈到,杨院长的讲座不仅为我们理清了《论语》的层次逻辑,抓住了《论语》内在精神,而且为我们指出了读经典的原则和方法,为我们今后开展经典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导和借鉴。
    此次春秋讲坛是孔子研究院2017年“学术提升年”开展的“重温‘四书’,夯实基础”主题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意在推动儒学研究与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学术研究,鼓励学术争鸣,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演讲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春秋讲坛”是由孔子研究院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尼山圣境”等机构协办的公益性学术文化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讲座七十二讲,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学者先后登台演讲,累计观众万余人次,产生了持久、良好的社会反响。
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研究员